貓咪生命階段醫療需求大不同!專業獸醫:量身訂製的健康檢查計畫很重要

2023/8/21
貓咪是忍耐高手,儘管外在行為與平日無異,實際上疾病可能已經悄悄找上門。飼主需要定期帶愛貓至獸醫院檢查,而貓咪生命分五個階段,每個階段的醫療重點都不同。現在就跟著温琮斐獸醫師一起來了解帶貓看獸醫的重要性。

帶貓看獸醫是比帶狗看獸醫困難許多,2000年初美國統計每年犬飼主帶寵物到動物醫院的頻率是貓飼主帶貓的兩倍,而至今仍有類似的差距。我們在動物醫院上班也有類似的感想,畢竟跟吵著要出門的狗比起來,貓咪實在很難出門。這個狀況或多或少導致貓咪的疾病總是要發展到很嚴重的程度才被發現。現今多數研究認為,根據貓咪不同生命階段應該要有不同的健康檢查計畫。

2021年,美國動物醫院協會和美國貓獸醫協會強強聯手發表的貓咪生命階段指南,根據營養需求、疫苗接種計畫、好發疾病等差異,將喵星人的一生分成五個階段:

簡單來說:不同時期的醫療重點不同。幼貓需要留意先天性、遺傳性疾病、傳染病以及熱量攝取;成貓則得注意胃腸道的狀況、心血管、皮膚的問題、牙科的問題(比方說要開始留意是否出現齒重吸收的問題);熟齡和老年貓以上則要更注重體態、腫瘤相關問題、退化性疾病如關節、視力的退化等等。一樣的拉肚子症狀,在不同生命階段的貓咪身上發生,就會有完全不同的診斷順序,其他疾病亦然。

那麼要如何去發現這些問題呢?除了留意喵星人日常作息,是不是有出現變化以外,最重要的當然是活動力和食量有沒有減退、再來是排便排尿是否有量與型態上的異常,行為習慣的改變也很是反映出身體不舒服的線索。但是身為頂級掠食者的喵星人天性會藏匿弱點,這使得貓飼主和獸醫師很頭痛。您們想想,當您帶著貓咪去看完獸醫,回家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接到獸醫宣布貓貓罹患重大疾病那該有多令人錯愕。因此,除了平時的觀察以外,定期到動物醫院健檢也是在早期發現疾病的方法。

2021貓咪生命階段指南

幼貓和青年貓建議每年檢查,熟齡和老年以上的貓每半年做一次檢查。而每次檢查,獸醫師得認真的做理學檢查,其中包括體重、體態、肌肉量的測量,並且跟先前的趨勢做比較;心肺音聽診;水合的評估(簡單來說就是有沒有脫水);黏膜顏色的檢查;淋巴結觸診等等。這些檢查如果出現異常,就會引導獸醫師做更進一步的,無論是血檢或是影像學的釐清。

除了這些比較廣泛的檢查,貓咪處於不同生命階段的檢查重點也有差異。比如幼貓體重上升的速度緩慢或是聽到心雜音就得進一步檢查先天疾病、如果便便比較軟或是體態偏瘦會想到傳染病,得做糞檢或快篩;同樣是胃腸道的問題發生在中年以上自然會想到慢性腎病、甲狀腺疾病、慢性腸病甚至腫瘤相關疾病等等問題,那就抽血檢查腎指數、甲狀腺指數甚至做到腸道超音波檢查或採樣做組織病理檢查。

慢性腎病是老貓常見的問題,甚至常見到有個國際組織叫作國際腎臟權益組織 (International Renal Interest Society),將貓咪腎病分成四個等級,提供歸類條件以及因應的治療方式。如果有定期做健康檢查,或許就能在疾病還是早期的階段發現並處理,輕鬆很多。

通常我們會根據血中尿素氮、肌酸酐、SDMA、尿液蛋白含量、血壓來做分級。慢性腎病一級的貓咪就得檢視生活是不是接觸到腎毒性的玩意兒、治療腎前(比如脫水)或腎後(尿路阻塞)的問題造成的腎指數異常、多喝水、控制磷的攝取(比如吃腎處方飼料)或甚至使用磷螯合劑、控制血壓;二級以上的腎病則要嚴格限制磷的濃度,控制嘔吐與拉肚子問題,如果有貧血可能會需要補充紅血球生成素,如果喝水不夠,可以用皮下輸液的方式補充水分。

以上很多變化需要定期的檢查才有辦法找到癥結,或是抓到趨勢變化的時間點。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温琮斐主治獸醫師

研究寵物血液與內分泌的專家

專長:
小動物臨床病理
血液疾病
內分泌疾病

經歷:
國立台灣大學附設教學動物醫院傳染病門診醫師
高雄中興動物醫院主治醫師 (現職)
高雄中興動物醫院內科主任 (現職)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畢業
國立嘉義大學獸醫系畢業

即便有豐富的臨床經歷,温琮斐獸醫師深知學海無涯以及專科分工的重要性,仍積極充實醫療知識,除參與國內各大研討會,並參與了多樣國際專業研討會以期更精進臨床專業,幫助改善貓犬的健康和福祉。

Facebook粉絲專頁:獸醫好想告訴你

Content Block With Text And Image 1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