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犬隻皮膚病研究:為愛犬緩解痕癢困擾

你知道嗎?皮膚問題是狗狗最常見的就醫原因!根據醫療報告,自2013年以來,狗狗皮膚痕癢的病例激增50%。現今獸醫及犬隻皮膚科專家發現,患有皮膚病的狗狗越來越多,包括犬隻異位性皮膚炎、跳蚤過敏、酵母菌感染及膿皮症。雖然病因因品種、年齡及遺傳因素而異,治療方案亦需針對每隻狗狗的具體情況制定,但有一點無可否認:皮膚病對狗狗的整體健康與幸福感影響深遠。好消息是,你可以成為愛犬的最佳盟友!了解犬隻皮膚病學的最新進展並不複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Article

閱讀時間5
Happy golden retriever being checked by two vets
Beagle dog ear scratching

跳蚤過敏:小害蟲帶來大威脅

對大多數狗狗來說,跳蚤可能只是小麻煩,但對患有跳蚤過敏的狗狗而言,後果遠不止於此。當跳蚤吸食狗狗血液時,會將少量唾液注入皮膚,而唾液中的抗原或蛋白質可能引發過敏狗狗的不良反應,導致牠們感到痕癢不適,頻繁啃咬、抓撓,甚至無心玩耍或與人互動。

跳蚤過敏性皮膚炎(或簡稱為「跳蚤過敏」)是美國家犬最常見的皮膚病。

近期報告顯示,過去十年,狗狗患病率上升了12.5%。為何病例增加如此顯著?首先,氣候變化是主因。美國太空總署(NASA)指出,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一年,氣溫升高導致冬季縮短且溫和,夏季則更炎熱潮濕,為跳蚤和蜱蟲創造了理想的繁殖環境。其次,室內暖氣也助長了問題。過去,跳蚤在冬季活動減少,但如今溫暖的家居環境讓牠們全年活躍。

隨著春夏秋冬都成為了「跳蚤季節」,

獸醫建議寵物主人在12個月內持續為狗狗進行跳蚤防治。令人意外的是,獸醫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消滅跳蚤,而是說服寵物主人遵從治療建議。為此,研究人員投入大量資源,開發既有效又方便的跳蚤治療方案,包括滴劑、頸圈、注射劑和藥片等形式。部分研究甚至探索長效劑量選項,讓寵物主人每年只需治療數次,而非每月一次。


膿皮症:源自一種愈來愈難纏的細菌 

膿皮症是另一種狗狗最常見的皮膚疾病,由一種名為「假中間葡萄球菌」的細菌所引發,可分為淺層膿皮症及深層膿皮症兩大類。

淺層膿皮症表現為紅腫疼痛的圓形傷口或膿皰,伴隨皮屑、結痂及頸斑(帶鱗屑邊緣的圓形病灶);深層膿皮症則影響皮膚深層,症狀更嚴重。

雖然膿皮症並非新病,但隨著葡萄球菌抗藥性的增強,治療難度日益上升。與人類相似,越來越多狗狗的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使原本用於殺菌的藥物失效。

這並非意味著無法治療,但確實令治療更為複雜。獸醫因而採取創新方法,例如墨西哥一項研究使用含鋅和銅(具抗菌效果)的緊身衣治療淺層膿皮症,結果顯示球菌和酵母菌在15天內顯著減少。另一項研究則探索螢光藍光療法對深層膿皮症的輔助治療效果,,結果發現它可能是有效控制膿皮症的輔助療法。


愛犬的健康未來:診斷與治療是關鍵

獸醫皮膚病學是一門複雜學科,許多皮膚病症狀相似,因此及早諮詢獸醫至關重要。獸醫可通過適當檢測為你的狗狗提供精確診斷並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若你對狗狗的診斷或治療有任何疑問,請與獸醫詳細討論,了解各種可行選項,共同為你的愛犬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點讚和分享此頁